文化+金融的上海實踐:“輕資產”不再隨風飄蕩

原標題:文化+金融:“輕資產”不再隨風飄蕩

作為“上海文創50條”系列的終篇,本次報道聚焦“文化+金融”的跨界合作。

截至2017年,市區兩級文創資金累計投入約27億元,扶持瞭近1500個文創項目,撬動社會資本投入180億元。按照這個比例,上海正重點打造總資產達150億元的兩個產業基金,以吸引近千億元的社會資本“並肩戰鬥”。

連日來,本報記者走訪申城文創企業和團隊,發現它們並不怎麼擔心“腦袋瓜”,而更犯愁“錢袋子”。多位受訪者傾訴:不僅在起步階段,而且在發展壯大的關鍵時刻,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融資難考驗。

沒有金融的堅台中通水管實後盾,就難有新靈感、新動力的噴湧。可文創企業大多屬於“中小微”“輕資產”,現實中常常遭遇傳統金融機構的忽視乃至輕視。有什麼好的辦法讓“輕資產”重起來?展望未來,文化、金融要進一步產生共振和疊加效應,還需彌補什麼短板?

正規貸款不來

高利貸卻來瞭

“你好,需要貸款嗎?”電話裡傳來的這聲“問候”,讓何俊不禁頭疼。

作為上海聖峰文化傳媒集團的創始人、董事總經理,何俊幾年前就意識到:公司要發展、業務要拓展,需要更多的人才、更多的資金來支持。可一段時間裡,正規貸款盼不來,高利貸卻來瞭。

“我們的業務雖然比較前衛,但融資需求還是希望走傳統途徑。”何俊告訴記者,融資的第一步比想象中更難邁出:怎麼讓銀行“找上門”?又怎樣讓銀行認可自己的實力?

找不到融資“敲門磚”的背後,癥結在於信息的不對稱。

20年前,何俊忙著給申城各大報紙“拉廣告”。一年下來,營業額約為3000萬元。20年後,他一手連起國內外知名品牌、一手串起演藝明星,在為品牌“量身打造”線下營銷活動的路上越走越寬。現在,聖峰文化已連續五年進入上海廣告行業50強行列,一年營業額達3個億。

從3000萬元到3億元,何俊也“一路升級”,成瞭“會做演唱會的廣告人”。但不變的是,他始終在為品牌推廣不斷奔波。

過去幾年,聖峰文化為某知名白酒企業策劃推出瞭“一生情一杯酒”巡回演唱會。一年半的時間裡,開瞭20場巡演。同時,為一傢跨國企業及其關聯品牌,邀請形象代言人、品牌大師,並在西方的萬聖節、聖誕節以及跨年倒計時、城市音樂節等重要節點上,為品牌造勢提供服務和支持。一年下來,操辦大小類型活動180多次,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場。

盡管業務發展如此蓬勃,但資金問題依然是個麻煩。按照約定,聖峰文化一般需要3個月後,才能拿到客戶的支付款。但在藝人這邊,則是演出合約一簽下來就要支付合同款項的50%,正式演出前七天要付清餘下的50%。

由此,聖峰文化需要墊付大量資金,從而導致自有資金緊張、業務發展受約束。這樣的“輕資產”狀況,難免遭受“大金融”的冷待。怎麼辦?

“上海文創50條”開出瞭“藥方”:通過多措並舉構建“補、貸、投、保”相聯動的文創投融資體系,著力轉變“不敢扶小、不敢扶初”的情況。其中,融資擔保是關鍵一環。它有兩個主要職責:一是通過自己的專業信息分析,進而作出信用擔保,幫助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、融資貴;二是作為銀行業的第一道“防火墻”,當融資企業運營困難、到期難以還款之際,由擔保公司來負責償還。

記者瞭解到,在最高峰的時候,全上海共有100多傢擔保公司。其中,84傢獲得執業許可。到2017年年底,有效持證擔保公司降至25傢,而真正健康經營的不足10傢。

這裡面,本市唯一的文化專業擔保機構——上海東方惠金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正逆勢而上。“成立10年來,我們篩選瞭五六千傢企業,最終做成700筆左右,平均擔保資金300萬元。”東方惠金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建東自豪地亮出一組數據:現在,東方惠金每投入1元,可以撬動26元的社會資本。

資金周轉不暢的聖峰文化,就是“1/700”。聖峰文化的財務總監崔瑾清晰地記得,2016年10月跟東方惠金建立聯系後,對方第一時間就來公司進行調研。掌握到公司管理者的從業經歷、還款來源和下遊客戶的信息後,不久便完成500萬元的擔保授信額度審批。當年12月,銀行順利放款。

不要錦上添花

而應雪中台中抽化糞池送炭

獨立制作人王大偉(化名)覺得自己“有點傻”。

為瞭一部公益紀錄片,不僅幾百萬元的房屋拆遷款沒瞭,而且連自己的現有住宅、那套位於北京東路附近的房子也擔保抵押出去瞭。“前前後後投進千萬元,整個運作卻難言成功。”坐在記者面前的王大偉,看起來真是百感交集。

王大偉是一位資深的影視從業人員,上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接觸視頻節目制作。他做過法治類、談話類節目,也嘗試過兒童類甚至相親類節目。

在體制內多年後,人已中年的王大偉突然想去闖一闖,“我想看看自己有沒有勇氣迎接改變,看看還能不能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專業能力”。

紀錄片正式開拍後,王大偉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。

從啟動籌備到樣片制作,在近兩年的時間裡,王大偉和他的制作團隊輾轉伊犁、泉州、西安三地。第一版樣片拍瞭一個多月,“太文藝瞭”,制作成本也不低。第二版采用新的“平民真人秀”方式,加強歷史文化的敘述,還是感覺不合適。來到西安後,總算磨合成功瞭。

就在這個節骨眼上,投資方因自身經營狀況等問題,竟然堅持不下去瞭。不久,紀錄片按照安排即將正式上線播出。這時,新的“攔路虎”隨之出現:王大偉需要一定的資金,用於支付紀錄片的播出費用。

一個剛成立不久的獨立制作團隊,顯然不大可能從銀行那裡獲取融資支台中通馬桶推薦持。走投無路之際,王大偉找到瞭上海濱江普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。這是一傢註冊資本2億元的公司,由上海精文投資有限公司發起。

“作為專門的文化類小貸公司,在安全性可控的前提下,支持公益文化項目的發展是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。”上海濱江普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總經理裘真介紹,基於申請者的社會地位、人脈關系以及紀錄片的公益屬性,濱江小貸決定融資600萬元,幫助節目順利播出。

研究顯示,微型企業一般有50萬元資金支持,就可以很好地開展生產經營;小型企業,300萬元左右即可,最多不會超過500萬元;中型企業,通常在1000萬元以內。給王大偉的600萬元,對一個小貸公司來說並不算少。

後續怎麼還款?經過一番商量,王大偉決定試試申請文創資金補貼。據瞭解,2012年起,上海開始設立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的財政扶持資金,主要通過無償資助和貸款貼息服務方式,對創意設計、文化藝術、信息技術和現代服務四個方向的薄弱環節、關鍵領域和新興行業等進行扶持。近年來,各區根據實際情況也成立瞭若幹文創資金。

可一路跑下來,王大偉發現,個別文創資金補貼更多的是“錦上添花”,而不是“雪中送炭”。

“我曾嘗試通過代理機構申請一個文化項目的資金補貼,卻被口頭告知:一要有正式的項目,二要有項目盈利,三要有一半的資金沉淀在銀行賬戶。可問題在於,我要是還有一半的資金存量,為什麼要來申請文創資金補貼呢?”王大偉認為,文創資金補貼不應定位於“獎勵基金”,而要爭取成為“孵化基金”。

沉下去挖掘細分的“冠軍”

安福路288台中通馬桶號,“法醫秦明”正在解剖被害者屍體。

他的身邊,有人遞上一把手術刀,有人負責看守命案現場秩序。不遠處,還有一群戴著白色面具的人,正在“窺視”著這一切……

這裡是浸入式戲劇《法醫秦明》的試演現場。這部戲劇由星光電影旗下念劇場制作。臺上的人,除瞭“法醫秦明”是專業演員外,其他的都是普通觀眾。

星光電影是一傢起初從事數字電影放映的渠道商,現在轉型成瞭新型內容生產者。“精彩一躍”的背後,離不開經營者的膽識、制作者的創意,也離不開金融資源的助力。

成立於2012年的星光電影,很早的時候就在上海普陀、徐匯兩地開設影院。隨著影視行業的日益紅火,星光電影不斷開拓市場,多傢新門店開始裝修。看到企業的發展前景,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果斷地為其提供固定資產貸款支持,並按季度制訂還款計劃。目前,星光電影已建立十幾個影院。

光是貸款還不夠。2015年,依托中銀集團平臺,中銀國際證券開始對企業進行新三板掛牌輔導,助力企業最終於2016年1月成功地完成瞭掛牌。

星光電影插上金融翅膀之後,有底氣飛向更遠的地方。據瞭解,星光電影不僅參與引進片和國產動畫的發行,而且開始投資制作大電影和小劇場戲劇。目前,《法醫秦明》已完成觀眾測試,將於春節後正式公演。

類似“做大做強”的故事,還有很多。“在動漫遊戲、網絡文化、藝術品交易、出版、創意設計、文化裝備等產業板塊中,中小企業同樣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。”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中小企業業務部總經理梁麗霓認為,它們不一定都會變為“獨角獸”,但有可能成為細分領域的“大國工匠”“隱形冠軍”。

梁麗霓建議,作為“文化+金融”的有生力量,銀行應當沉下心來支持“專、精、特、新”中小文創企業的發展,做實文創產業的“高原”基礎。

類似“做大做強”的故事,歸根結底有賴於文創金融生態圈的建立。上海銀行黃浦分行副行長曾亞娟提出,打造文創金融生態圈,需要實現數據共享、標準共建、收益共享。

“文創類小微企業的財務報表可能不會很規范,但它們的納稅情況相對客觀、明確。因此,在融資評估時,我們可以用納稅人的報表來替代傳統的財務報表。例如,納稅等級在B級以上的,就可以納入白名單,然後給予相應的放款額度和優惠。”曾亞娟呼籲,條件成熟的時候,政府、銀行、投資機構、擔保公司乃至文創園區等,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信息以及風險收益情況集合起來,建立一個涉及融資評估、客戶篩選的共享生態圈。

別讓文創投資“賠瞭自認倒黴”

采訪中記者瞭解到,在風險評估等方面,文創投資還面臨不少“盲點”,這導致很多投資機構不願出手、不敢出手。

在上海,國有投資歷來是一股重要的金融力量。此前,它們主要做產業投資,通常是根據財務報表、企業資產來評估投資價值。但做文創投資,很多時候是聽理念、看模式、講預期。顯然,依據經驗和判斷給予投資估值,做對瞭,是眼光好;做不好,難免會有人質疑“利益輸送”。

那麼,如何激活各類主體投資文創的動力?“上海文創50條”設計瞭一條可行之路:重點打造總規模50億元的文化產業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和總規模100億元的眾源母基金,發揮產業基金撬動放大的效應,充分利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,構建文創投融資體系。

其中,眾源是一傢充分市場化運作的文化產業母基金,首期30億元管理規模已經基本完成募集。

剛剛過去的三個月裡,眾源資本創始合夥人章茜的工作節奏,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“一直在出差”。接受記者采訪的這天,正是農歷除夕前的最後一兩個工作日。一個小時後,她就要飛去湖南長沙。

一邊是超強度、高效率,另一邊卻是超謹慎甚至可以說“保守”。從2017年11月5日眾源母基金正式對外宣佈設立以來,按至少面訪一次、形成書面紀要的標準,眾源資本總共聊瞭近40隻文化產業投資團隊,看瞭近90個文娛項目,出手卻大約隻占3%。

章茜解釋,作為產業母基金,眾源以專業和高度佈局投資。得益於在行業內容生產、企業運營和產業投資等領域數十年的浸潤,眾源更有能力在眾聲喧嘩中保持獨立、冷靜的判斷,抓住真風口,聚焦主戰場,做懂產業發展趨勢的投資人。

“眾源一詞的意思是匯萬眾之源。我們希望自己不同於一般的基金,除瞭融資金,更重要的是融資源。”章茜介紹,眾源母基金希望打造成為一個文創領域的基礎性平臺,把優秀的創業者、投資機構、企業、資本乃至政府資源等全部串在一起。在此基礎上,有信心、有能力成為對接、落實“文創50條”,推進上海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平臺和抓手。

“文創50條中提到的八大領域,與眾源聚焦的投資方向是高度吻合的。當然,根據不同時間階段的特點,會有一個輪動的趨勢。”章茜認為,文娛與新渠道、新消費、新技術、新場景的融合,正在帶來新的投資機會。

“投資紀律要求我們不要盲目去追逐估值特別高的明星項目,但我們希望抓住這樣一個新時代的機會,與行業弄潮兒共同感知、參與這場新的變革。”章茜說。

事實上,如何撬動更大規模的社會資本投資文創產業,在我國很多城市也是一個有待破解的難題。北京集中瞭不少大銀行、大保險、大機構,也匯聚瞭眾多具有國際背景的投資、基金公司。但是,北京市文資辦在調研中發現,手握重金的投融資機構對文創項目缺乏熱情。原因很簡單,“賺得太少”。

記者瞭解到,北京一傢從事手機遊戲研發和運營的互聯網公司,曾經獲得過一筆100萬元的金融貸款。但是,貸款方最終隻從這筆業務裡掙到瞭3萬元。

為瞭提高金融機構、投資者支持文創的積極性,北京市決定將註冊在本地的銀行、擔保公司、投資機構納入相關獎勵范圍。其中,天使投資機構的補貼額度,大致按照實際投資額的15%來測算,單傢投資機構每年補貼總額最高可達150萬元;創業投資機構的獎勵補貼額度,則按照實際投資額的10%來測算,單筆補貼最高不超過100萬元。

業內人士介紹,對於投資機構來說,投早期的文創項目原本賺瞭皆大歡喜、賠瞭自認倒黴。但現在,投資能獲得實打實的獎勵補貼,算是政府幫忙減輕瞭資金風險。

證券化融資還有拓展空間

公開資料顯示,在我國A股市場上,文化行業上市公司的總市值,明顯低於金融板塊、制造業板塊,甚至還低於農業板塊。相比之下,美國僅傳媒行業的上市公司市值,就超過瞭總市值的3%。

就現狀而言,我國文化產業通過證券市場的融資還十分有限。但向後看,“文化+金融”領域會有更廣闊的合作空間。

業內人士建議,下一步有必要大力發展文創產業的資產證券化,將知識資本、人力資本、品牌價值、明星效應等作為基礎資產,進行信用增級和證券化融資。這種新型融資方式,扭轉瞭傳統重抵押融資的理念,可以降低融資成本,打破“無形資產”“輕資產”評估難的現狀,增強文化資產的流動性。

除瞭證券市場的融資途徑外,一些發達國傢和地區的文創產業扶持政策也值得借鑒。

以美國為例,有差別的稅收政策有力地推動瞭該國文創產業的發展。據瞭解,美國的非營利文化機構從事特定經營活動,可以免交稅款或者免除部分股息、利息和版稅所得。例如,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對影視業的稅收返還率高達30%,對音樂產業及藝術劇院劇團等給予25%的稅收減免。

在英國,彩票基金、政府配套投入、社會捐贈、稅收優惠等,給文創機構提供瞭強大的、持續的資金支持。1995年至2012年,英國用於藝術領域的彩票基金台中抽水肥達38.07億英鎊,占全部彩票基金的15.64%。

此外,英國政府早在1984年就制訂瞭刺激企業資助藝術的計劃,規定企業資助文化藝術項目1英鎊,政府就配套支持1英鎊。

在資助文創項目上,加拿大的企業表現得更為積極。一般來說,企業支持文創活動主要有兩種形式:捐贈和贊助。捐贈通常帶有慈善意味,以樹立企業形象、承擔社會責任為主要目的,不求直接回報;贊助是一種經營手段,強調帶來商業回報,被視為企業經營的一部分。

2010年,加拿大企業贊助文創活動的金額達15.5億加元,約占該國企業市場營銷費用的20%;捐贈規模更是龐大,約在30億加元。其中,最受資金青睞的為專業體育活動(33%),藝術節、展銷會等年度文化活動(19%),體育愛好者活動(16.7%),等等。

總之,有瞭金融插上的翅膀,“輕資產”將不再隨風飄蕩,而能夠在風口搏擊時代浪潮。深化“文化+金融”的跨界融合發展,是上海的優勢,更是上海的潛力。
FE5C22AC9DA67722
arrow
arrow

    kgttg164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